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手機選單
:::

覆鼎金保安宮

    資料來源:三民區公所       

    覆鼎金保安宮入口牌仿相片覆鼎金保安宮交通位置

      坐落於高雄市三民區覆鼎金金獅湖畔的保安宮,位居高雄市金獅湖風景區內,依山傍水,風景秀麗。覆鼎金地名之由來,係在今鼎金中街後方,有一東西長、南北短,面積約半公頃左右之小丘,表面圓滑而淨,宛如盛金之釜,遂稱「覆鼎金山」。﹝台灣府誌云:方言謂釜為鼎,山圓淨如釜之覆﹞。清康熙22年﹝西元1683年﹞,水師提督施琅入台,本地屬鳳山縣管轄。金獅湖原名大埤,或覆鼎金埤,位於獅頭山麓。獅頭山原稱「虎頭山仔」,堪輿師堪定虎頭山有靈穴﹝臥獅穴﹞,其土壤為黃土,以「金」喻之;金獅穴下之水面,遂以「金獅湖」稱之。

      保安宮坐落於金獅湖畔,清咸豐年間﹝西元1851到1861年﹞,先民迎奉太子爺公﹝中壇元帥﹞神像至此定居結社;當時未有建廟,僅草葺茅舍一座,暫奉太子爺公。至光緒年間,始改建公厝。據光緒18年,由盧德嘉主編之「鳳山縣采訪冊」記載:「太子爺廟」光緒九年林源和大德重修,請示太子爺公命名「保安宮」規模於此奠立。

      太子爺鎮駐覆鼎金以來,神威丕顯,靈光普被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,盟軍飛機密集轟炸,幸太子爺神靈顯化,庄民無恙,闔閭有慶。因此,光復後全庄里民一致響應發起建廟之議,推舉黃丁木、陳成通、劉有福、劉明輝、陳溪、鄭竹頭、李勉等大德,成立籌備重建委員會,於民國41年梅月開始重建,善男信女紛紛慷慨解囊,義助樂捐,同年10月1日落成,舉行安座大典。民國45年成立財團法人,李勉為首任董事長,而後改選黃丁木繼任。迨民國51年,廟之結構因風雨侵蝕,略見腐朽之象,再度整修,以維祀事體制。

      有100多年歷史的覆鼎金保安宮,由於香火頂盛,而老舊廟宇原有的格局規模太小,無法滿足信徒們的需求,且廟址鄰近市場人潮洶湧,交通不便,致全境善信,咸認為有整頓之必要;乃集議成立重建委員會,推選鄭老約為主任委員,蔡振源任營繕組長;三年期屆,董事會改組,眾舉蔡振源膺任董事長。並擇定民國77年荔月吉日動工興建,擇地金獅湖畔坐北向南建坪六百餘坪,是全省最大廟宇之一。經過10年的籌備,10年的建造,完成了現今台灣第一座最具有神教建築風格的廟宇。

      倚傍獅山,面臨金獅湖畔的保安宮新廟,係 一華北宮殿式建築,歇山重簷上覆著金黃色琉璃瓦,簡飾璃吻套獸,莊嚴又雄偉。一樓大餐廳;二樓正殿安奉中壇元帥,陪祀右殿天上聖母、註生娘娘,左殿二郎神君、福德正神等;三樓右邊為太乙殿,安奉太乙真人 ,左殿尊奉六十太歲星君;四樓乃凌霄寶殿,尊奉玉皇太帝,陪祀三官大帝、 南北斗星君等。神像莊嚴而肅穆,有極高之雕塑藝術。鐘鼓樓屹立左右,設計大方而典雅。保安宮建造工程遵照台灣傳統廟宇的規制建築,每一個細部都極盡雕琢之能事,從拜亭、屋簷下、牆壁、柱子…,都可看出其中的用心;華麗繁複的木雕、石雕、銅塑、彩繪,皆是保安宮的特色所在。

      保安宮大牌樓,四重簷格式、五開間,傳統雕刻結合現代建築。整座牌樓雄偉狀觀,高度、寬度各為十六米,可供大型遊覽車出入。牌樓的木雕是採用大陸出產的百年樟木整塊雕刻完成,並且特聘杭州的老師傳一刀一琢完工的;最上層刻龍,第二、三、四層分別為鳳、麒麟、獅等圖案。雕工的精巧熟練,完美無瑕。

      建在金獅湖上的保安宮,對外連絡的交通孔道--保安橋,是仿造大陸永定河上的蘆溝橋石獅造型,並以趙州孔橋的縮影設計,下層以半圓拱橋方式,上層則以平台方式建築,是一雙層疊合而成,厚度約是一般橋之兩倍,堅固美觀。橋上的漢白玉石獅雕刻係仿蘆溝橋石獅造型,由河北省曲陽縣雕刻學校名師親手雕琢,共三百餘座,石獅表情傳神,形態各異,栩栩如生。

      大有名氣的保安宮金爐,它可是第一座由電腦控制的環保金爐哦!古典宮殿式造型,結合最新科技設備所建造的環保焚金爐,內部用了7萬多塊的耐火磚,佔地約35坪;燃燒後的煙經由機房水洗除塵處理後,達到無污染、無公害的標準。

      保安宮處處皆是藝術之作,浩大的工程,宏偉的建築,不只是建築系的學生有興趣,就連中央研究院歷史學系的教授亦來研究參觀。中國正統的彩繪:和璽彩繪、旋子彩繪、蘇式彩繪,在保安宮中舉凡可見此三種彩繪之美。和璽彩繪:一般用於皇帝殿或廟宇的正殿部份,主要以「龍」的形象為主體,無論正、偏殿只要有安神位的地方,都是以「龍」的形象作為彩繪的主體,按照古制,製作嚴謹。旋子彩繪:亦稱蜈蚣圈,在信徒休息處和事務人員工作處,則以旋子彩繪,也就是「變體龍」為主體進行彩繪。餐廳等場所,則以蘇州彩繪為主題,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山水、花鳥、人物的圖案造形,格調高雅又浪漫。

    :::
    ▲開啟 ▼關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