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手機選單
:::

褒忠義民廟

    資料來源:三民區公所       

    褒忠義民廟相片褒忠義民廟交通位置

      蓋,有功於世者,為神,有德於世者,為聖為賢,夫,功德所及,上自國家,下至黎庶,建廟立祠,褒功頌德,設祀宏揚,承先啟後,永垂萬世,此及救我固有文化,傳統之美風也。 褒忠義民爺史事清朝,乾隆48年﹝129年﹞間,有莠民倡亂,蔓延台灣各地,暴徒攻陷,中南部,重要城鎮,知府「孫景燧」,暨僚屬,同罹其難,暴徒攻破府城後,即返回「半線」﹝彰化﹞,群賊推「林爽文」為盟主,設府稱王,受群賊朝賀,稱孤道寡,偽稱順天元年,封賞功臣,大開慶功宴等﹝林爽文,曾當縣補快,被革職﹞,旋即乘勝,兵分南北二路,先說,「莊大田」,率兵向南進攻,至攻打鳳山縣城時,有南部粵庄,公推舉人「曾中立」為大總理,率義民,渡過淡水溪,與「九曲堂、磚子窯」,義民,合力在鳳山,「 篤嘉港」,「春牛埔」,將賊攻巢殲滅,﹝鳳山城隍廟廊,有石碑可證﹞南部粵庄,西勢,有義民廟,唯九曲堂,磚子窯,未建義民廟而已,﹝筆者曾在鳳山市東北角,武洛堂山上,看過一墳義塚,其墓碑只勒「義塚」二字,主葬吳兆銘,可惜該墓碑,近被不肖盜走,今只留下一堆無碑孤墳而已﹞。

       再說,林爽文,率兵向北進政,至乾隆51年﹝民前126年﹞多,攻陷淡水縣,知縣「程峻」及僚屬,被迫自決,並攻佔竹塹﹝新竹﹞,巡按張芝馨,亦為國殉難,暴徒蠻橫殘酷,人民傷亡慘重,雞犬不寧,民不聊生,人人髮指,有志之士義憤填膺,時群起誅之,大義之真諦,振臂呼籲,舉旗起義,不數日,即有1300餘位壯士,爭相赴義,立即編成隊伍,誓師進軍,與官軍並肩作戰,終於12月13日克復竹塹,義軍乘勝之師,追擊暴徒,直到翌年正月,與苗栗「徐夢麟」義士,所率領之義軍會合,士氣大振,旋即南下,直搗大甲,唯獨林爽文率眾頑抗,至乾隆52年10月29日,福建巡撫「臬夔」,率援軍由鹿港登陸,與義民軍取得聯絡,前後夾攻,戰況壯烈空前,同年12月8日,在崙子頂﹝鹿港境內﹞大決戰,暴徒不支,退守「牛椆山」﹝彰化境內﹞,林爽文藏身在其友「高振」家中,被官軍、義民軍,四面圍困。林爽文自知無可作為,乃告高振曰,請兄縛第交官可得好處,否則必同歸於盡,高振依言,於乾隆53年1月4日,縳林爽文交官,解京處決,餘眾潰散,數年擾亂,乃告平靖。

      義民軍,由北部而中部,輾轉摶鬥,大小交戰數百次,英勇善戰,攻守得宜,戰果輝煌,終將亂軍戡平,但此次戰役,有義首陳紫雲先烈等二百餘人成仁,上報國恩,下保良民,功勳不朽,精神永在,名垂萬世,雖功成名就,唯惜忠骸,散置各地戰場為憾,生返義士,耿耿於懷,念念不忘,時有先賢,林先坤、劉朝珍、陳資聘、戴元玖、陳資雲等暨生返義士,合力收集忠骸﹝有黑旗為記﹞,歸葬故土,骨骸用牛車載運,擬葬湖口莊「坪頂埔」,詎料車到枋寮﹝今之廟址﹞時,車停而牛不聽驅策,眾人認為此必吉地,即延堪輿卜地,將忠骸安葬今之廟後山麓,墓碑勒「粵東義民之佳城」,廟地三甲餘,由湖口莊富紳戴元玖捐贈,巡撫「臬夔」感念,義民軍功勞浩大,以「旌忠表」奏聞朝廷,先後曾有三次封賞,初次嘉賞「義勇」,二次嘉獎「懷忠」,三次乾隆御筆「褒忠」,﹝前二珍文,在日人佔台時,兵禍焚失﹞,並敕建廟垂祀,經眾人樂捐,得銀2000餘兩,於乾隆53年冬﹝民前124年﹞,在墓前建築廟宇,奉祀英靈,稱褒忠義民廟,14大莊,後人虔誠祀祭。

      義民二次出征咸豐11年﹝民前51年﹞,彰化「四張犁」地區,戴萬生聚眾作亂,政府軍失利而求援,第二次組織義民軍,協助政府戡亂,至亂平之日,成仁烈士數十人,嗣後收集忠骸,安葬在先烈佳城左側,故有義塚二墳,其英靈合祀於褒忠義民廟,永受後人祀祭。 高雄褒忠義民廟之沿革   始於民國35年,信士林讓才,在高雄火車站前,即今南華路入口處,搭車寮居住,由新埔鎮枋寮,褒忠義民廟求香旗,奉祀為鎮家之神,崇敬之信士,日益增加,後因都市計劃,闢為道路,復於民國37年,吳辛喜、陳庚仁、張安清等數十人,倡議籌建廟字,經300餘人捐資,在原址東側,興建廟宇三間,稱「褒忠亭」,香火鼎盛,後因都市繁榮,週圍建築,高樓大廈,阻斷視線,儼如坐井,經信士代表會議決定,向外擇地遷建,嗣選現址,於民國62年,歲次癸丑季秋,興工建築,工程進行經過,承蒙各界耆宿縉紳,不吝指引與協助,更得眾信士,萬眾一心,各盡輸財出力,同擎義舉,在工程進行期間,在民國63年12月10日,第二屆第四次信士代表會議決定,原褒忠亭,改稱「高雄褒忠義民廟」,工程進行歷寒暑五易,幸於民國66年歲次丁已季秋,巍峨廟宇建竣,舉行義民爺鎮座,落成典禮,頌揚愛國精神,保存義烈正氣,垂萬世流芳。 題跋高雄褒忠義民廟管理委員會報告:本義民廟,自從落成至今,主神廣聞遐邇,信士愈增愈眾,遠如台北、花蓮、台東及各縣市地區,信男信女,頻頻組團,蒞廟進香,遊覽車絡繹不絕,足見各位信士,熱誠與愛戴,亦證本義民廟,遠景無限光明,更賜贈本會莫大光榮,本會為服務蒞廟信士起見,保鄉衛民行伍,此種行動,稍如不幸,即曝屍沙場而不懼,此非法律約束,純出於義烈正氣,其偉大精神在此,更如義首陳紫雲先烈及眾義士,奮不顧身,相偕成仁,勇敢超人,英雄本色,壯士襟懷,故受後人崇敬故也,至于成仁義士之家人,父母及妻兒,悲痛心情,不難想見,值得後人共同憐憫者也,戰亂戡平後,忠骸散置各地戰場,幸有先賢及生返義士,合力收集忠骸,歸葬故土,建廟設祀,以安英靈,不致淪為無依亡魂,神人共慶,上報先烈,次勉後人,誠哉,護國衛民遺風也。綜觀古今,自國家,至庶民,尊敬忠臣義士,建廟設祀,宏揚豐功,光前勵後,名垂萬世,此乃固有文化,正統美風故也,以上譾陋,不成文意,謹作報告,並祈各界,不吝更多指引賜教為禱。

    :::
    ▲開啟 ▼關閉